吕不韦的一生堪称传奇色彩浓厚。他从一个富有商贾,凭借聪明才智步步高升,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。身处权力巅峰的他,背负着无数秘密与阴谋。吕不韦不仅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推动者,也是大秦王室内部隐秘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。他的身份既为他赢得了极大的权势,也将他一步步推向了险境深渊。
作为相国和嬴政的“仲父”,吕不韦曾拥有显赫的地位。然而,无论身份多么尊贵,也无法与国君的权力相抗衡。当他成为君权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时,一纸圣旨便能让他身陷绝境。公元前237年,咸阳宫内传出重磅消息:秦王嬴政决定解除吕不韦的相国职务,并命他迁往洛阳,隐退家中,不再干政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吕不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,长达一年的紧张与担忧得以缓解。
展开剩余86%前一年,年仅21岁的秦王嬴政偶然听闻太后身边的舍人嫪毐竟自称是自己的“假父”。这消息令嬴政勃然大怒,随即秘密调查嫪毐。调查结果令人震惊:嫪毐非阉人,竟与太后私通,并生育了两名私生子。这一丑闻激怒了年轻的君王,他誓要将嫪毐处以极刑。未等嬴政正式行动,消息泄露,嫪毐明白形势危急。为了自保,他冒险假称太后旨意,率领一批宫人包围嬴政的寝宫。嬴政急召士兵奋力反击,嫪毐最终兵败被处死,罪名是叛国。
嫪毐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38年,这场宫廷风波震动了整个秦国,也给嬴政留下了深刻心理阴影。牵涉其中的人无一幸免,作为引荐嫪毐入宫的吕不韦,自然逃不过责罚。然而与对嫪毐果断的处置不同,嬴政对吕不韦的处理一拖再拖,长达13个月未曾下定论。最终,吕不韦仅被免职迁居,这个结局令他长出一口气。毕竟,这样大的风波,能平安脱身已属不易,嬴政显然还存有一丝念想,没有选择彻底铲除他。
从现实角度看,这无疑是吕不韦当时最好的结果。毕竟他早已屡屡“引狼入室”,这并非首次犯下大错。公元前243年,嬴政刚即位时,吕不韦举荐了一名韩国来的河工郑国。郑国极力鼓吹修渠引水,嬴政被说服,下令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开挖泾河引洛水。此举引发秦国宗室的不满,认为耗费巨大,难以短期见效,恐疲劳国力。调查后发现,郑国实为韩国派来的间谍,目的是通过劳民伤财削弱秦国实力。尽管计划败露,郑国投诚秦国,嬴政看重工程效益,未予处置,反而继续重用他。作为推荐人,吕不韦虽未受直接惩罚,但在舆论中已蒙尘。
由此,秦国宗室对外来谋士开始心存戒备,而吕不韦这个出身卫国的非秦籍谋士自然成为怀疑对象。几年后,嫪毐事件爆发,吕不韦再度成为众矢之的。嬴政虽未下杀手,却也断绝了对他的宠爱,命其辞去丞相,迁居洛阳。迁居后,吕不韦并未真正隐退,他依然生活奢华,妻妾众多,门下宾客云集。嬴政对他纸醉金迷尚能容忍,但豢养谋士的举动则被视为怀恋政权的征兆。
实际上,吕不韦在洛阳并非彻底远离政治,秦国不少大臣反而借机对他献殷勤,认为他终将官复原职。毕竟嬴政即便愤怒,也未曾除掉亲生母亲赵姬,连她与嫪毐的私生子都被赦免。母亲都能宽恕,吕不韦作为“仲父”,更难被轻易除去。此观点甚至为其他诸侯所共识,迁居洛阳后的吕不韦多次受到各国使者拜访,获封爵位,以图笼络秦国权臣。
吕不韦当初或许只是凭商人直觉,押注于质子异人,期望高风险投资获利,没想到成功赌赢,攀上了政治巅峰。然而嬴政对他的得意却极度警惕,视之为君权威胁,不能容忍。公元前235年,嬴政亲自下诏书送至洛阳,诏书仅三十字,却字字诛心。《史记》记载:“君何功于秦?秦封君河南,食十万户。君何亲于秦?号称仲父。其与家属徙处蜀。”这两问令吕不韦惊惧不已,意识到自己已成死路一条。
表面上诏书只是命其迁往偏远的蜀地,实际上这是死亡的预告。吕不韦年迈体弱,长途迁移至瘴气弥漫的蜀地,几乎没有生还可能。嬴政这道诏书如同催命符,开启了吕不韦的生命倒计时。面对命运的终结,他深知难逃一死,选择了自行结束生命。
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记载,吕不韦“自度稍侵,恐诛”,意指他自觉身体日渐衰弱,又害怕被杀害。他不只是担忧自身安危,更惧怕牵连家人。嬴政向来施以重刑,嫪毐事件中不仅主犯遭车裂,其三族皆灭绝,受牵连者多达四千余人。吕不韦看清嬴政步步紧逼,断定难逃一死,遂选择主动结束生命。此举仍是一场赌,他希望嬴政能因他主动就范而宽恕家人。
吕不韦最终死因有两种说法。《史记》简洁记载其为“饮酖而死”。其中一种解释是“饮鸩而死”,即服毒自杀,因为“酖”与“鸩”通用,含毒酒之意,符合当时情境。另一种解释认为“酖”指普通酒,出自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,意为“痛快饮酒”。《史记》成书早于东汉,故此释义较为可信。吕不韦饮酒过度而死,类似战国信陵君因饮酒过度亡故,或许他是效仿这位名士。
无论哪种死法,吕不韦的死亡皆为自我了断,是悲剧的终点。自商人到相国,他用了13年时间攀登权力顶峰,但悲剧早在他盯上异人之时便已注定,后续坎坷不过是因果报应。公元前262年,吕不韦在邯郸结识在赵国做质子的秦国公子异人。作为常年走南闯北的商人,他消息灵通,敏锐捕捉到异人虽然落魄,但身负极高身份。
异人为秦国安国君之子,父亲新即王位,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未育子嗣。吕不韦看准机会,视异人为极具价值的“奇货”,可能成为未来秦王。他投资异人,本质仍是商人“囤货居奇”,期待高额回报。吕不韦答应助异人登基,但提出事成后需“分秦国与君共之”。异人感激知恩,公元前250年在吕不韦帮助下顺利继位,封他为丞相、文信侯。
然而,异人并未真正兑现分国承诺,只赐予吕不韦洛阳十万户作为补偿。按权力衡量,异人本可轻易除掉吕不韦,但未曾如此,只是断绝恩情。两人由昔日同谋变为君臣,尊卑分明。吕不韦的这场“投资”注定难获预期回报,因为异人的承诺本就是虚幻。质子异人身处异国,豪赌尚未拥有的王权,谁会不答应?
一旦秦国掌握在异人手中,谁愿轻易割让半壁江山?吕不韦这笔“投资”最终成为一张空头支票。可惜他自信过度,以为能掌控全局,反被“商品”玩弄。幸而异人虽未完全毁约,吕不韦仍得部分回报。公元前247年,异人去世,赵姬成王太后,嬴政继位。赵姬曾为吕不韦的妾,传闻嬴政其实是吕不韦亲子,真相未知,但不影响历史进程。
13岁的嬴政即位,吕不韦仍为相国。嬴政年轻,却心狠手辣。童年因母子身份被困赵国,遭遇不幸,铸就其坚韧残酷性格。得知赵姬与嫪毐丑闻后,嬴政甚至残忍杀害私生子,囚禁亲母,展现铁血手腕。对待吕不韦,更是猜忌提防,丝毫不留情。
吕不韦虽权倾朝野,却无法摆脱君权束缚。多次政治风波中,他如在嬴政禁忌边缘试探,行为不断伤害国家利益,激怒君主。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,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其权位,哪怕是“父亲”。最终,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-倍顺网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-免费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